■ 記者 唐闖
從準備離開家園,到選擇堅守,進而立志擺脫貧困。姑咱鎮(zhèn)羊廠村人經(jīng)歷了一次艱難的精神蛻變之旅。在這里,扶貧便是扶志的豪言正在成為現(xiàn)實。
縱觀羊廠村人精神狀態(tài)的轉(zhuǎn)變,有一點不得不提及。
如今,國家扶貧政策和項目越來越多,也越來越彰顯其造血的價值。一條硬化路,國家提供原材料,村民投工投勞自建;發(fā)展大櫻桃產(chǎn)業(yè),國家免費提供樹苗、化肥、技術,聘請相關專家,村民自行發(fā)動起來,自己主動經(jīng)營。這樣的模式正在貧困的村莊遍地開花。
然而,國家免費提供幫助,建立在人們是否主動作為的基礎上,而并非是鼓勵人們不勞而獲,如此便傳遞一個信息:大干大支持,小干小支持,不干不支持。要想得到國家更多的政策鼓勵和項目支持,上至干部下到群眾,必須主動立志脫貧,積極作為。一句話:有多大想法,就能得到多大的支持。怕就怕,既沒有想法,也不作為。當然,相關扶貧項目也就落不到頭上。
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能否具有改革意識、實干精神,能否善用政策,能否實事求是用好扶貧項目,積極作為,便成為考驗各級干部及群眾脫貧決心和脫貧智慧的一把重要標尺。
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中,作為脫貧工作一線的村干部們實際上發(fā)揮著核心的作用。干部們主動作為的力度越大,決心下得越堅決徹底,扶貧政策和項目的支持將越來越多。隨著一項項政策和項目到來,群眾的積極性將會越高,脫貧的心志也將越來越堅決。
俗話說,早起的鳥兒有蟲吃。羊廠村人成為了一只起得早的鳥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