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15日
◎李艷霞
“落水荷塘滿眼枯,西風漸作北風呼。黃楊倔強尤一色,白樺優(yōu)柔以半疏。門盡冷霜能醒骨,窗臨殘照好讀書。擬約三九吟梅雪,還借自家小火爐?!边@是古人藏于立冬里的詩意,令今人感受身同,且有一種反哺精神的作用和力量。
立冬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也是漢族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。古往今來,漢族民間多以立冬為冬季之始,有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古時,紀念立冬的儀式尤為隆重。這一天,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,并號召天下百姓把立冬當作節(jié)日來過。由此,在中國農耕社會時期,勞動了一年的人們,喜歡利用立冬這一天,放下勞動,休整身心,順便犒賞辛苦的一家人。于是,形成了 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的諺語。
不僅如此,對于立冬進補的掌故,也是大有來頭的。
相傳東漢末年,“醫(yī)圣”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,后辭官回鄉(xiāng)。正好趕上立冬這一天,他看見故鄉(xiāng)的老百姓饑寒交迫,兩只耳朵紛紛被凍傷。當時傷寒流行,病死的人很多。于是,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,在當?shù)卮盍艘粋€醫(yī)棚,支起一面大鍋,煎熬羊肉、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,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,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。老百姓從立冬吃到除夕,抵御了傷寒,治好了凍耳。從此,鄉(xiāng)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,稱之為“餃耳”或“餃子”,也有一些地方稱“扁食”或“燙面餃”。從此,立冬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。
然而,現(xiàn)在的立冬日,古老的設壇祭祀習俗已經斷續(xù),隆重的紀念儀式難以重現(xiàn)。但是,祝福國泰民安、祝福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越來越強烈,繪就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已經鋪陳開來,國家正在積極出臺惠民政策,為百姓健康生活謀福祉,不斷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,讓人們仿佛看到,現(xiàn)實版的“張仲景”正在為百姓雪中送炭……
當黃舊的“立冬”習俗已經塵封,人們對這古代的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又賦予了新的形式和內容。立冬進補的養(yǎng)生之道,被人們追趕著,競相流行。
中醫(yī)認為:“萬物皆生于春,長于夏,收于秋,藏于冬,人也亦之?!币簿褪钦f,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(yǎng)、積蓄的最佳時機。冬天,人們食欲大增,脾胃運化轉旺,此時,進補吸收率高,更能發(fā)揮補身的作用。事實證明,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(yǎng)身體,還能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,有利抵御嚴寒的襲擊。
況且,冬至一過,白天越來越長,黑夜越來越短,陰氣也盛極而衰。但一般冬至后,寒冷的天氣仍會持續(xù)一段時日,為了抵御寒冬,人們習慣在冬至前后“補冬”,也就是立冬為進補的最佳時日。 如今,一些懂得立冬進補益處多的人們,正在緊鑼密鼓,擇一些營養(yǎng)食品進補一番,為的抵御凜冽的嚴寒。但不要忘記:“‘立冬補冬’正當時,宜以清補為要。”
眼下,臨近立冬,超市里面涌動著人群,老老少少各個臉上洋溢著熱情,爭先恐后購買餃子餡,年輕的情侶們,也愛趕小潮流,爭著購買現(xiàn)成的餃子皮和餃子餡,預備回家包餃子。還有的購買雞、鴨、魚、肉,回家烹飪佳肴,或者煲一鍋當歸湯、鹿茸瘦肉汁湯等,為了趕在立冬這天,大大進補,補得一身健康,補得硬朗的體魄。
然而,在我看來,人們爭先進補,追趕流行養(yǎng)生之道的同時,智者會從中發(fā)現(xiàn),以意志進補精神才是王道。若不讓自身陷入“龍游淺水遭蝦戲,虎落平陽為犬欺”的境地,必須充實自身的力量,養(yǎng)精蓄銳,蓄勢待發(fā),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,挑戰(zhàn)嚴峻和危機的局勢!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