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0年07月03日
◎路來森
年齡漸老,越來越喜歡一個人靜坐。靜坐,要在一個“靜”字,若然,再得一個“雅”字,自是更好。
我之“靜坐”,其實很簡單。常常是,一個人,獨居書房之內而已。至多,泡一杯茶、燃一支煙,然后,就靜靜地坐在那兒,有時,也許會閉一會兒眼;外人看上去,可能會“形容枯槁”,但我卻,獨享其中,感覺大是美好。
靜坐何為?或者說,靜坐有什么好處?蒙田說:“應該給自己保留一個后客廳,由自己支配,建立我們真正自由清靜的隱居地。”而靜坐,就是在為自己構建一個心靈清靜的“后客廳”。竊以為,“靜坐”可以得之三點:一是“思”,二是“閑”,三是“獨”。
“思”,實則是傳統(tǒng)的儒家思想,在一個人身上的某種體現(xiàn)。不管你相信不相信,作為一個中國人,在固有的文化氛圍中,儒家思想,注定要滲透進你的血脈之中,而且,還往往會于不知不覺中,踐行之。我,亦不例外。雖不能像圣人那樣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如此之頻繁;或者,如古人所言“靜坐常思己過”,一定要做一番自我檢討反?。坏傔€是“有所思”,而且,也應該“有所思”。這,似乎也是一種必然性。
比如,想一想自己的親人、朋友,可都安好?想一想自己做過的事情,得失何在?想一想未來(哪怕就是最近幾天),有何事可做?想一想,所做之事,有沒有對不起別人的(真正是“思己過”了)地方,等等,等等。不過,于我,想的特別多的,還是讀過的書,和書中的內容;一“思”之下,書中內容,便如電影一般,在大腦中“放過”,也就加深了對書之內容的記憶,同時,亦可再次享受一下閱讀的美好。
思緒翩翩——遠山近水,海闊天空,思古之幽情,亦時或有之。
不過,那其實,就已然進入“閑”的境地了——靜坐,很重要的就是要得一份“安閑”。
紅塵滾滾,俗事纏身,于“靜坐”中,得一份安閑,或者說,養(yǎng)一顆安閑之心,是一件快意的事情。這一方面,我最是傾慕古人了。傾慕他們的“靜坐”,常常是在“人、境、情”三者渾然相融的狀態(tài)下,得以實現(xiàn)。
唐·王維《竹里館》:“獨坐幽篁里,彈琴復長嘯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?!?/span>
一個人,獨坐竹林,林深竹密,無人打擾,只有林木蕭蕭,只有明月相照,渾然融入自然之中,安靜極了,幽秘極了。這樣的環(huán)境,太是適合于一個人“靜坐”了,你可以自由地去“思”,游目騁懷,思接千載;你也可以忘情地去做你喜歡的事情,如王維,彈琴、長嘯,情思飛揚,何其瀟灑?那份閑逸之情,真是發(fā)揮至淋漓盡致矣。
讀清·張大復《梅花草堂筆談》,每有默然心許之處。
此書,記有《此坐》一文,即是描繪“靜坐”情景的。文曰:“一鳩呼雨,修篁靜立。茗碗時供,野芳暗度。又有兩鳥,咿嚶林外,均節(jié)天成。童子倚爐觸屏,忽鼾忽止。念既虛閑,室復幽曠,無事此坐,長如小年?!?/span>
此文描繪,宛然一幅“靜坐風情圖”,靜謐、優(yōu)雅的情景氛圍,歷歷如在眼前,叫人不勝羨慕之情。最是那“無事此坐,長如小年”一句,把靜坐之美好,之享受,寫盡了——要的,就是這份“無事”的悠閑,就是這種“長如小年”的慢時光的蕭散、自在。
“獨”,是指孤獨——于“靜坐”中,享受一份孤獨,甚至于,養(yǎng)一份“孤獨”。
或許,有人會說:“本已年老,夠孤獨了,還養(yǎng)什么孤獨?”那是因為你還不懂得“孤獨”。晚年的孤獨,會使你遠離塵囂,遠離世俗,遠離欲望;“養(yǎng)”一份孤獨,你就養(yǎng)就了一份晚年的“浩然之氣”,你就養(yǎng)出一身晚年的錚錚鐵骨。生命,則在“孤獨”中,彰顯出一種更高的境界。
雖已年老,你卻仍能挺身而行,昂首闊步,在暮年的歸途上,灑下一道美麗的風景。豈不美哉!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