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02日
◎吳建
行走在農歷二十四個節(jié)氣中,我們又一次與清明邂逅。清明是我國眾多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中最具多愁善感的節(jié)日,引得無數(shù)騷人墨客觸景感懷,詩興勃發(fā)。于是,清明漫漶過一首首詩詞,逶迤而來。
清明時節(jié),淫雨霏霏,哀思悠悠。人們在這一天都要祭掃先人之墓。拔凈墳前一片亂草,于墓碑前擺下幾杯冷酒,燒上一把紙錢,風雨愁煞人,杯土帶怨,雜草含煙,竟無言以對,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!古詩中寫哀傷逝者悲痛心情的,似乎要數(shù)宋代詩人高翥《清明》一詩最為著名,詩云:“南北山頭多墓田,清明祭掃各紛然,紙灰飛作白蝴蝶,淚血染成紅杜鵑?!绷祷鳎吧届?,但已逝的親人卻享受不到這大好春光了,怎不令人痛斷肝腸。蘇軾的《江城子》詞也是清明悼亡詩中的杰作,“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千里孤墳,無處話凄涼??v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夜來幽夢忽還鄉(xiāng)。小軒窗,正梳妝。相顧無言,唯有淚千行。料得年年腸斷處,明月夜,短松岡?!边@首詞純用白描,自然真切,毫無斧鑿之痕,全詞句句有聲,催人淚下。一代豪放派詞人竟能寫出如此纏綿婉約的詞句,可見其對亡妻的思念之深。黃庭堅的《清明》別具一格:“佳節(jié)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蕪自生愁。雷驚天地龍蛇蟄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人乞祭余驕妾婦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賢愚千載知誰是,滿眼蓬蒿共一丘?!痹娙擞汕迕鲯吣瓜氲饺说纳绬栴},進而有感于人的價值,表現(xiàn)了詩人曠達之中包含的郁勃、不愿與俗沉浮的兀傲之氣和對仕途賢愚混雜的憤懣之情。
清明又名“踏青節(jié)”,概因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”,此時最宜外出郊游。清明踏青的習俗,據(jù)考證起于唐,盛于宋,時人謂之“游春”。唐、宋均是詩詞鼎盛的朝代,故留下了更多傳世之作,唐代詩人顧非熊的《長安清明言懷》:“明時帝里遇清明,還逐游人出禁城。九陌芳菲鶯自囀,萬家車馬兩初晴?!睌z下了萬家車馬出動,領略“芳菲鶯自囀”的暮春風景。宋代吳惟信的詩“梨花風起正清明,游子尋春半出城。日暮笙歌收拾去,萬株楊柳屬流鶯”,表現(xiàn)了萬人郊游、盡興方歸的宏大場景。風和日麗,梨花盛開,楊柳蔥翠,流鶯嬌啼。在這清和景明美好時刻,人們競相外出游覽踏青,這是多么令人愜意之事!北宋詩人張先有“芳草拾翠莫忘歸,秀野踏青來不定”的佳句,饒有情趣地描繪了郊野踏青游人往來不絕,婦人乘春游之際采集花草,時已黃昏仍流連忘返的盛況。
清明時節(jié),北方乍暖還寒,南方春意盎然。唐代溫庭筠的《清明日》形象地描繪了桃紅柳綠,萬物復蘇的艷麗春景:“清蛾畫扇中,春樹玉金紅。出犯繁花露,歸穿弱柳風?!彼未~人辛棄疾在一首《臨江仙》中也把清明景色寫得惟妙惟肖:“風雨催春寒食近,平原一片丹青。溪邊喚渡柳邊行。花飛蝴蝶亂,桑嫩野蠶生?!碧拼n愈的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”從表面上看,這首詩似乎只是描繪了一幅寒食節(jié)長安城內富于濃郁情味的風俗畫。實際上,透過字里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強烈的不滿,對當時權勢顯赫、作威作福的宦官進行了深刻的諷刺。
古詩詞里的清明就是這樣意象萬千,雋永悠長。但無論是悲歡離合,哀思綿綿,還是風和清明,楊柳依依,它帶給我們的,總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上的代代傳承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