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2年12月04日
◎楊力
秋天,又到了母親做桂花酒的時節(jié)。
從立秋開始,進入農(nóng)歷秋天的第一個月,古人稱之為孟秋,母親制作桂花酒的生物鐘開始撥動。此時桂花待開未開,卻有兩件事母親必先放在前面,一是選酒,二是釀酒。先選優(yōu)質(zhì)高粱白酒,作為下一步制作桂花酒的基酒;另用上好糯米蒸熟加酒曲發(fā)酵,制作香甜適宜的醪糟酒也就是米酒作為勾兌酒備用。此時,母親制作桂花酒的辛勞才剛剛開始。
到了仲秋,也就是農(nóng)歷秋天的第二個月,滿園桂花馥郁,也是人與桂花結(jié)緣最深的時節(jié)?!昂雾殰\碧輕紅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”,這是古人的贊美;“清可絕塵,濃能遠溢”,這是今人的贊嘆。千百年來,桂花既是文人心中的花仙子,也是“神農(nóng)”心中的百歲藥。以桂花入酒入茶,都是讓人開心,溫養(yǎng)人性,助人健康的佳品,也是普通人家就地取材即可獲得的滿足。
秋風(fēng)乍起,第一批開放的桂花準備謝幕,也到了母親收集桂花的時候。收集桂花得有耐心,母親把一方塑料布鋪展在自家園子里的桂花樹下,秋風(fēng)吹落的桂花爭相入懷,如此反復(fù)幾天,把收得的桂花放置陰涼處,剔除雜質(zhì),特別是要剔凈容易帶入苦味的花梗,接下來便是熏酒的過程。
去除雜質(zhì)和花梗的桂花用紗布包好,開始第一次去赴與白酒的約會。母親用一個玻璃瓶裝上大半瓶白酒,把裝有桂花的紗布包浸潤其中,時間不多,也就差不多半小時,桂花和白酒還戀戀不舍,母親卻擰起紗布包,讓它與白酒分離懸于半空,再以細線拴于瓶蓋,擰緊靜待其變。這個浸泡和擰起的過程,每天反復(fù)一次,一直要堅持半個月。
小時候我們不解,桂花不浸泡于酒中,如何叫桂花酒呢?母親于是講了一個道理,她說農(nóng)民種地,必須一鋤一鋤深挖,松土是種好糧食蔬菜的關(guān)鍵,如果忽略這個工序,淺淺地挖上幾鋤或直接種在土里,是不可能換來好收成的。欲速則不達,急功近利壞事,同樣適合制作桂花酒。長時把桂花浸泡在酒中,雖然省時省力,但桂花就會泥爛,香氣隨之消失,也就釀不出我們期待的桂花酒。浸泡后的桂花高懸于空中,是為了讓桂花的自然芬芳與酒的香氣充分結(jié)合,讓桂花的馥郁完全熏染于白酒的醇厚中,這才是白酒與桂花的完美約會,也成就千百年來被人津津樂道桂花酒的美名。
一杯入口甘甜醇香的桂花酒,還離不開最后一道工序,那就是勾兌。勾兌不用水而用米酒,是母親的發(fā)明。事前做好的米酒已放置多日,勾兌多少取決于喜歡的濃度,母親通常的做法是取三分之二的白酒勾兌三分之一的米酒,勾兌后的桂花酒色如琥珀,少了二分烈酒的刺激,卻多了幾分米酒的香甜與桂花的芬芳。
母親做好桂花酒,會第一時間送給左鄰右舍品嘗,一嘗動容,二嘗開懷,三嘗傾心,鄰里間那份親昵,全都寫在一張張笑意盈盈的臉上。釀好桂花酒,千里共嬋娟的日子也就不遠了,記得兒時,父親遠足歸來,母親做好菜,捧出桂花酒,一家人守著明月,品著最樸素的幸福,那份難以言傳的浪漫,那份可以伸手觸摸的幸福,同中秋明月,一直深植在我們心里。
多年后我們走進社會,喝過的酒中,最忘不了的,還是母親做的桂花酒。其中的辛勞,其中的繁復(fù),兒時不解,現(xiàn)在卻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,一杯桂花酒,離不開醇香的白酒,離不開馥郁的桂花,離不開甘甜的米酒,但最離不開的,還是無私的母愛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