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9日
◎王小忠
洮河源筆記
2
洮河是一條與華夏文明起源關系十分緊密的河流,它跌跌爬爬,跨越了兩大高原,既有農耕文明的傳承,也經歷著游牧文化的變遷。
洮河過黃土高原后,從高處一下跌進平緩河谷的盆地之中,氣候也由青藏高原的高海拔、低氣溫、太陽輻射強、地域差異大等,一下轉入到中溫帶半干旱區(qū),它狂放的秉性也有了很大的改觀。青藏高原多為草地和森林,宜于放牧和狩獵。到黃土高原后,因其氣候和環(huán)境更利于農業(yè)發(fā)展,因而中游地帶的洮河流域是農耕和人類的密集地。若要追其淵藪,大概到幾千年前了。馬家窯文化,寺洼文化的核心地帶就在洮河中游,中國最早的青銅就在這里出土。馬家窯文化和寺洼文化的出現(xiàn),足以證明洮河在華夏文明史上的地位。
洮河徑流之處因地域的不同,伴隨而至的便是物產的不同和人情風俗的各異。物產亙古不變,風俗的演變卻隨著社會化的進程而不斷變化。
我去洮河中下游的洮硯鎮(zhèn),是因為在那里我放置了一塊小的洮硯石。洮硯石是從離洮硯鎮(zhèn)十里開外的喇嘛崖?lián)靵淼?,其石方正,紋理清晰,碧綠如玉。九甸峽工程啟動之后,這一段恰好成為庫區(qū),大量農田被淹沒,人家均已搬遷,盛產優(yōu)質洮硯石的喇嘛崖也被葬于水底。喇嘛崖被淹之后,一石難求,就連不是出自喇嘛崖的洮硯石也身價大增。我所撿之石,的確具備一流的石質和水紋,是喇嘛崖的老坑石無疑,只是可惜有點小了。
朋友弄文舞墨,并非無硯而不成字。洮硯石自唐代成名,一直都是皇室文豪、富商巨賈才擁有的寶貝。答應過朋友要送一件禮物,那塊大如手掌的洮硯石再好不過了。
洮硯鎮(zhèn)居洮河之左,偏居山底,交通不便,但卻集中了雕刻洮硯的大小匠人。從喇嘛崖回來,我懷揣寶貝,便走進了一家掛有雕刻洮硯牌子的人家里。匠人四十開外,神情和睦,語言客套。院子不大,除了堆放的洮硯石之外,都種滿了蔬菜。一女子在菜地躬身勞作,并不抬頭張望客人。也是習慣了,這里雖然依山而居,依水而座,但陌生人卻層出不窮,都是為石頭而來。石頭具有了不菲的價值,實則也是人情比石頭輕了許多,人心卻比石頭重了不少。
不用說,我的確撿到了一塊好石頭。匠人拿在手中,眼中盡放羨慕、甚至嫉妒之光。
因石頭太小,做不了大件。不過越是小石,越能考量匠人的手藝。匠人建議做成魚硯,因其形適合雕魚。我是行外人,一切悉聽尊便。石頭就那樣放在了洮硯鎮(zhèn)一農戶家,差不多都忘掉了。幾月后,他打來電話,說雕好了硯臺。再幾月后,我才抽出時間去了一趟洮硯鎮(zhèn)。
洮硯鎮(zhèn)趕上了鄉(xiāng)村振興建設,到處開挖,如果沒有匠人的電話,怕是很難找到他家的。巴掌大的一塊石頭被雕成兩條活靈活現(xiàn)的魚,嘆為觀止,而后便是愛不釋手。
洮硯鎮(zhèn)從來就不缺匠人,雕刻大師出過好幾個。卓尼縣和它的鄰縣岷縣好幾年來為洮硯之鄉(xiāng)爭得不可開交,實際上都臨洮河而居,說洮硯之鄉(xiāng),除了洮硯產地之外,當然包含了雕刻大師的存在。地方將洮硯雕刻藝術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,然而卻沒有很好的保護。卓尼縣有好幾個洮硯雕刻大師就被岷縣挖走了,聽說給予他的待遇特好,后來將戶口都轉了過去。就此事我也問過匠人,他只是微笑,避而不答。
一塊石頭變成工藝,期間浸滿了挖石人和匠人的心血,也傾注了收藏人的眼光與鑒賞水平。不過到常人之手,也只是塊石頭。到收藏家手中,就成了工藝品。總之,是不能當飯吃的。匠人的話很受聽,也道出了石頭的不同命運。說話間匠人的兒媳婦已經做好了飯。此去經年,那個在院子里躬身而作的年輕女子已身懷六甲了。她叫貢姆草,是洮硯人,聰明伶俐,尤其做得一手好飯。
院子里的菜都長爛了,吃不完。南瓜毫無節(jié)制,十分淘氣,枝蔓一直爬到了冰糖梨樹的頂端去了。貢姆草燉了南瓜湯,同時還爆炒了一只土雞。貢姆草從小在洮硯長大,對其種植十分熟悉。飯間她說起種田一事,卻不大樂觀,說洮硯人已很少種莊稼了,不是產量的問題,從頭至尾要雇人,勞動成本太高了。村里都不養(yǎng)牲口,機器無論種植或收割或打碾都多快好省,但成本高,因此山梁上的田地都改種了樹木,川地只好種藥材了。貢姆草笑著說,生活越來越好了,然而不種莊稼,人心卻越來越空了。洮硯石再度興起后,來尋找石頭或雕刻石頭的人就多了起來,于是我們就開了農家樂。前來吃飯住宿的人多了心里就踏實,人是要忙點的,閑了就會多出許多是非。而實際情況是,人依然少,我們不得不閑起來呀。你來得不是時候,都忙著挖黨參,否則住上那么幾日,肯定能找到許多好東西。我不知道她所說的好東西指何物,但我真的想多留幾日。而我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,飯吃了,魚硯也拿到了手,那么就該離開了。
(未完待續(xù))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