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1年08月13日
◎鄭學富
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牽手織女渡河橋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絲幾萬條?!碧迫肆纸艿摹镀蚯伞访鑼懥伺佑谄呦π慵记傻那榫?。古代的七夕以少女少婦為主體,開展豐富多彩、形式多樣的秀女工、比拼才藝活動。
古時候,無論是大家閨秀,還是窮人家的孩子,都要精通女紅。女紅指女子所做的針線、紡織、刺繡、縫紉等“針線活”。男子擇妻的標準,也以“德,言,容,工”等四個方面來衡量,其中的“工”即為女紅活計。所以古代女子有七夕拜織女學女紅的習俗。拜織女大多是少女、少婦們,一個有威望的女子牽頭,邀上左鄰右舍的姐妹們,少則五六人,多則十幾人,團拜織女。7月初7這天,要齋戒一天,沐浴凈身,打扮得既莊重而又漂亮。到了晚上,都來到主辦人的家里。此時,月光融融,清輝盡灑,初秋的夜風襲來,涼爽怡人。在庭院中安上一張供桌,上面擺上茶、酒、水果、五子(桂圓、紅棗、榛子、花生,瓜子)等祭品。因為織女是個美女,所以還要在瓶子里插上幾枝鮮花和幾束紅紙,前面放置一個小香爐,插上幾炷香。大家在案前焚香禮拜,面向織女星座,神情嚴肅,虔誠禱告,心情專注,默念著心中所想之事,許愿道:“乞手巧,乞貌巧;乞心通,乞顏容;乞我爹娘千百歲;乞我姊妹千萬年?!奔腊萃戤叄蠹乙黄饑谧狼?,一面吃花生,瓜子,一面家長里短地閑聊,交流針線活。清代詩人蔡云有詩曰:“幾多女伴拜前庭,艷說銀河駕鵲翎。巧果堆盤卿負腹,年年乞巧靳雙星?!?/span>
乞巧習俗起源于漢代,東晉葛洪《西京雜記》有“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,人俱習之”的記載。七夕之夜,女子手執(zhí)五色絲線和連續(xù)排列的九孔針(或五孔針、七孔針),借助月光,連續(xù)穿針引線,將線快速全部穿過針孔者稱為“得巧”,即獲勝者。反之就是輸家。輸家還要準備獎品或禮物,頒發(fā)給勝者?!肚G楚歲時記》記載:“七月七日為牛郎織女聚會之夜。是夕,人家婦女結(jié)彩樓,穿七孔針,或以金銀鍮石為針,陳幾筵酒脯瓜果于庭中,以乞巧,有喜子網(wǎng)于瓜上,則以為符應?!薄堕_元天寶遺事》中說:“七夕,宮中以錦結(jié)成樓殿,高百尺,上可以勝數(shù)十人,陳以瓜果酒炙,設(shè)坐具,以祀牛女二星,妃嬪各以九孔針、五色線向月穿之,過者為得巧之侯。動清商之曲,宴樂達旦。土民之家皆效之。”南朝梁時的詩人劉遵有《七夕穿針》詩:“步月如有意,情來不自禁。向花抽一縷,舉袖弄雙針。”描寫了穿針女子于花前月下,以穿雙針爭強斗巧的情景。
明清時期更加流行的是投針驗巧,即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,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“得巧”?!堆嗑q時記》記載:“京師閨閣,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,各投小針,浮之水面,徐視水底日影,或散如花,動如云,細如線,粗如椎,因以卜女之巧拙。俗謂之丟針兒?!痹谄咴铝?,就把一個水盆放在院子里,倒入“鴛鴦水”?!傍x鴦水”是指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,或者是把河水和井水混合。露天過夜,第二天,再曬一上午,通過陽光的照射,水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。到了下午,取出縫衣針輕輕地平放在水面上,針不會下沉,在水底下折射出針影。如果針影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,便是勝者;如果針影是筆直的一條線,就是敗者?!兜劬┚拔锫浴氛f:“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。婦女曝盎水日中,頃之,水膜生面,繡針投之則浮,看水底針影。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,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,謂乞得巧;其影粗如槌、細如絲、直如軸蠟,此拙征矣。婦或嘆,女有泣者。”
七夕后來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,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(jié)日之一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