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1年01月15日
◎葡萄
嘩嘩的流水聲。
因為加氧一直聒噪的魚缸?給加濕器灌水忘了關(guān)的水龍頭?陶爐上沸騰已久忘記拿的茶壺?還是無意間漏水的馬桶?
我不嫌費事地循聲而去,一直走到窗邊,發(fā)現(xiàn)那不過是正兒八經(jīng)地來了暖氣。再費事回到桌前時,水聲已從各個角落響起來,透過空氣,透過墻壁,透過舒展的每一片葉子,透過那些年代久遠的針線、油彩、筆墨。
我不知道第一個發(fā)明立體聲音響的人,是不是從山澗的流水拾得靈感??墒巧诚沛?zhèn)石板路旁的流水,寶石山石階上和飛檐下的流水,洱海邊一次又一次撞向心坎的大浪,連同沖走了一只人字拖的太平洋,落在芭蕉葉和塑料雨披上的噼里啪啦,甚至是《千里江山圖》《黃河萬里圖》中細膩的水波紋,似乎都在這暖氣管縱橫流淌的水系中,響起彼時自己的音律。
聲波如是記錄在紙上,該比五線譜還精彩的。聲波不僅記錄聲音的形狀,也像電影一樣記錄了那時那刻的溫度、色彩、言語和心情。它們都寫在聲音的基因密碼里,時時回放,時時猶新。
三四歲時從沙發(fā)掉進“?!崩锏穆曇粲涗浽诖艓Ю铮辶鶜q時打扮成精靈跳轉(zhuǎn)圈兒舞的叮叮當當記錄在錄像帶里,每每得意只為能準確辨認出各種明星大聯(lián)唱里誰唱了哪句,乃至聽得出誰的咳嗽和噴嚏。
熱心教育公平的人曾發(fā)起公益活動,把名著章節(jié)隨機分配給用戶朗讀,制成有聲書,專意給那些視力有障礙的朋友聽。小流匯江海,群眾力量大,一本書的錄音很快湊齊了,比起請專業(yè)團隊可是省錢多了,還有人情味兒。初衷是好的,只是這什錦拼盤似的若要給我聽,非得時時跳戲不可,更不用說遇上聽來不順耳的音色該有多難受了。
人對聲音也是有好惡的,也是有挑揀的,并不就是照單全收。不然,怎么廣播里某些個主持人一開腔兒,你就換臺呢?我偏愛的是那些稍許低沉甚至沙啞的聲音,但不是裝模作樣的所謂煙熏嗓,唱一句要抽半包煙似的,而是真正的歲月的痕跡。像桃樂絲·黛(Doris Day),瑪麗安娜·菲斯福爾(Marianne Faithfull),那些能從青春的大腿唱到銀發(fā)不染的俏皮與悲憫,才是動人。
對人的好惡也是從聲音開始?!都t樓夢》里,王熙鳳人還沒到聲音先至。這一嗓兒便是她的性子。有人聲聲入耳,不覺得牙磣,反有一種吸引力,多半人的性情也相合。
現(xiàn)在有個流行詞叫“聲控”,到了用“能讓耳朵懷孕”來形容的地步,恐怕比“顏控”還要更甚些。其實不管“控”什么,不過是一種成癮的癖好。日語說“控”,我們中文則說,“人無癖不可與交,以其無深情也;人無疵不可與交,以其無真氣也”。明人張岱的心頭好自然是廣泛了些,可若生而為人沒一樣可執(zhí)拗,也就少了一日24小時的生趣與興頭,漫長的一輩子又如何消遣呢?
自然,對聲音的敏感也有它不好的地方。尤其是些極糟的聲響,在耳膜上碰得太真切了,一時想起了簡直要跳起腳來捂耳朵。十月,花蓮太魯閣附近的街上,月光和路燈,四野無人,唯有不知死的蝸牛結(jié)隊緩行,尸橫遍地。我一路小心地走,跳芭蕾似的踮起腳尖彎彎繞繞,一路安全通關(guān),臨了還是哐哧一聲,一個生命的殼兒潰于足下。我沒敢回頭去看,卻不適了很久。臺灣有歌取名《蝸牛的家》,從前只知言其小,現(xiàn)在才知,還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和不安。
有質(zhì)感的記憶總是生猛。它有小魚游水的咕咚咕咚,也有小魚飛鏢咣地一擊和一悸。記憶或遺忘卻不是出耳朵聽的人能夠選擇。如能做一個聲音的藝術(shù)家,以自己喜歡的聲音去創(chuàng)作,就是另一番天地了。1948年,法國人皮耶爾·舍費爾(Pierre Schaeffer)在火車站錄下汽笛、敲敲打打、人聲嘈雜,一陣混剪,就有了《鐵路練習(xí)曲》。當真找來聽,除了為以前人們那種自嗨式的藝術(shù)探索咧嘴樂,卻不能持續(xù)愉悅地欣賞。因為心里的波段、頻率并不在那遙遠的鐵路上,而是和室、植物園、山水間、乃至冒著熱氣的廚房。同樣是沒有錄音棚的歌者,用大地作音樂場,每個人的天空卻不一樣。
自感活得精彩的人寫回憶錄回顧一生,更傳奇者被拍成電影,在影像故事的建構(gòu)里成為另一個人。我呢,只滿心地希望有人愿意和我一道,窮盡超越所有語言所有擬聲詞的所指,用聲音的蒙太奇記錄、創(chuàng)作、再創(chuàng)作,任憑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混淆在談笑或天外,日往月來,自在俯仰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