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21日
◎蔣紹斌
冬至,又稱冬節(jié),亞歲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首,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我國幅員遼闊,各地的風(fēng)俗不盡相同。北方有“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”的諺語,再加上中醫(yī)有“冬天進補,開春打虎”一說,所以一到冬至,北方人好吃餃子,喝羊湯。南方多好湯圓,吃狗肉。
古人云“家家糯米做湯圓,知是明朝冬至天”,老家地處鄂東長江北岸,有冬至吃湯圓的風(fēng)俗。湯圓的具體做法是:先把糯米浸濕晾干軋粉,然后兌水揉成坨,取一小塊,用大拇指壓個小凹,根據(jù)個人喜好,在凹中添芝麻糊、白糖、醬菜等作餡,然后捏攏、搓圓。沒在北方過冬節(jié),也就不知冬節(jié)還備些什么。老家過冬節(jié),除了吃湯圓,還要腌制肉品。老輩傳下的經(jīng)驗說,冬至腌的東西,才是真正的臘貨,來年春季,吃起來才有風(fēng)味!
冬至前幾天,我給妻說天冷了,得給在老家的老娘添床新棉絮,讓孩子們多穿厚衣?。∵^冬節(jié)要問問娘喜歡吃什么,備些湯圓,置些做臘貨食材。妻說,棉絮打了二床,湯圓也做了些,問娘想吃些啥臘味兒,老人家還是那句舊話:“過冬節(jié),雞鴨魚肉都是要買的,過年臘貨是少不得的,不過買歸買,可不許買多哦。”我聽后,隔著電話笑了。 小時家窮,母親生了我們姐弟四個。父親體弱多病,母親為這個六口之家吃了不少苦。過冬節(jié),為應(yīng)節(jié)令,家家戶戶就用地里紅薯粉摻小量糯米粉做湯圓,腌些生產(chǎn)隊抽冬塘分的魚,斫個三五八兩肉,加一只家養(yǎng)的雞,臘貨算是很豐盛了。冬節(jié)一家人團坐一桌,吃著湯圓,團團圓圓,熱鬧又溫馨!來年春節(jié),用冬至腌好的臘貨招待親朋故舊拜年客,算是最敬重的。我還記得過年吃爐子的情形。燒好的爐子,其實就砂鍋里裝上冬至腌制的臘貨,或魚或肉,外加粉絲、元寶(這時的湯圓要叫元寶的)、山藥之類的配菜,熱氣騰騰的翻著汽泡。最勾人食欲。
去年冬節(jié),是妻和孩子陪母親過的。后來母親對我說,你不回來,你媳婦變得不會過日子了,買的東西又多又貴,冬節(jié)過的一點味都沒有。我知道苦日子過慣的母親這么說,一是怕兒媳“大手大腳”敗了家,二是牽掛她的兒子,想兒子多陪陪她。娘是念舊??!不過娘批評的也對。如今農(nóng)村生活也好了,過冬節(jié)的食材也多。年輕人打工在外,家里就只有留守老人和孩子。明知吃不了那多也買,浪費當(dāng)然還是有的。
離春節(jié)還有些時日。盡管現(xiàn)在通訊發(fā)達,可以電話視頻,但為生活奔波在外,冬節(jié)不能回家的人不在少數(shù)。心里雖然記掛母親,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。也許,對游子他鄉(xiāng)的人來講,只要心里記著冬節(jié),記著家鄉(xiāng)的湯圓,家的溫馨就一定會暖在心里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