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0年01月17日
◎鄧榮河
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,我出生于一個偏僻的小村。在我的印記中,每年的年夜飯是最隆重,也最神圣的時刻。
我才記事那陣兒,最基本的溫飽還解決不了,以地瓜面玉米面為主的粗糧是主食,面食極少出現在餐桌。至于令人垂涎欲滴的水餃,想都不敢想。而隨著春節(jié)的一天天臨近,很多不敢想的美食都將慢慢變成現實。于是,每天數著手指等待除夕的到來,成為每個孩子最掛心的事。除了能吃到水餃,很能吃到油炸丸子、藕合等食品。當然,這些油炸食品中以素蔡為主,幾乎沒有肉類。那時每年的年夜飯,一家人也圍坐在一起共同舉杯換盞,不過酒是鄉(xiāng)下人自己釀制的糧食酒,性烈,微苦;先不說那菜的質量如何,但從那小碟子就可見一斑:那碟子極小,鄉(xiāng)下人戲稱為“牛眼碟”,喝口酒,只象征性地夾點菜。輪到吃丸子了,一人一個是不行的,需兩人分吃一個。
后來,隨著家庭聯(lián)產承包制的逐步推開,農民的生活也在悄然間發(fā)生著變化,在解決了溫飽的狀況下,面食逐漸成為餐桌的主宰。當然,每年的年夜飯也在不斷地發(fā)生著變化。母親也有了過了“臘八”就開始忙年的習慣。于是,年夜飯開始一年比一年豐盛起來,在油炸食品花樣層出的同時,大魚大肉也開始出現在我家的餐桌。以前家傳的“牛眼碟”,也退出了歷史舞臺。所飲酒水也從散裝白酒,過渡到了瓶裝白酒,再到有精美包裝的中高檔白酒。更令孩子高興的是,他們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專屬飲料,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大人們共同圍坐在一起吃喝。老母親在每年保持著下餃子的同時,開始在大鐵鍋上烙火燒。母親說,烙火燒時需要不停地翻個,祈望來年再來個大翻身。雖然我們不信會有那么靈驗,但誰都不愿在這幸福的時刻給善良的老母親潑冷水,都會一邊拿烙熟的火燒,一邊說:“嗯,靈驗著呢,吃,吃?!?/p>
現如今,老母親已年近七十,體格明顯不如以前硬朗,不過每天都還堅持自己做菜做飯。前幾天,我們一家在一起閑聊,談到了今年年夜飯的問題。我說,咱家沿襲了多年的年夜飯能不能改一改?!霸鯓痈??過年就盼著個熱鬧、喜慶,這個老傳統(tǒng)可不能改。”老母親首先提出了反對意見。我笑笑:“這當然不能改,我是說咱不必再全家齊動員共同再忙年夜飯了。”“不忙吃啥?”老父親別看上了年紀,但急脾氣一點沒改。我笑笑,“咱村不是才開了個‘農家樂’飯店嗎?連城里人都常來光顧,今年的年夜飯咱家就去‘農家樂’吃,咋樣?”“挺好,不錯?!崩蠇?、妻子、弟妹帶頭響應,隨后,老父親和弟弟也相繼點頭應允。
昨天我把我們的想法通過微信告訴了在外讀大學的侄女和女兒,他們對我們的評價不約而同的一致,只四個字——與時俱進。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