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19年08月22日
◎宮佳
俗話說,民以食為天。飯桌上的飲食文化,反映了社會經濟的變遷。飯桌上的飲食的每一次飛躍,都是時代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。小小的飯桌上的變遷,承載著社會發(fā)展的大乾坤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,那時,物質非常匱乏,人們的生活只能解決溫飽問題。飯桌上最常見的是小窩窩頭,硬硬的,咬一口,拉嗓子,這便是粗糧的特色。老人牙口不好,吃窩窩頭時,往往要掰成幾小塊,泡在湯里,泡軟和了,再吃。那時的菜品很單調,飯桌上天天看到的是蘿卜,白菜。盡管主婦們變著花樣做菜,可總也逃不出蘿卜白菜的主旋律。
那時,在苞米面里摻上白面,就是改善伙食了。過節(jié)或是家里來了客人,才咬咬牙,把小面缸里的白面挖出幾瓢,攪拌一下,蒸出來,那窩窩頭就綿軟多了。對于那時的孩子來說,吃這種雜合面就是無上的美味了,于是,吃了這頓美食,抹抹嘴,咂巴咂巴,再盼望著下一位客人的來臨,在領略客人帶來的喜悅的同時,更關注于飯桌上的那餐改善的伙食。
粗糧的天下,人們的生活很簡單。家家的飯桌上幾乎是千篇一律,嘴再刁的孩子也得吃這幾樣雷打不動的飯菜。
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,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,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。飯桌上也悄悄地發(fā)生了變化。白菜蘿卜退居次要位置。黃瓜,西紅柿,蕓豆,茄子等開始成了主角。雞鴨魚肉也上了飯桌。飲食結構在悄然變幻。粗糧也成了飯桌上的點綴,白面做成的饅頭,花卷占據了飯桌上的江山。吃夠了粗糧的硬邦邦,再咬一口雪白軟和的面食,那叫一個爽。家家戶戶的小飯桌上都發(fā)生了變化。家里來了客人,可以很豪爽地做出白面饅頭,擅長廚藝的主婦還會做出千層餅來招待客人。飯桌上的菜品就豐盛了。涼拌豬頭肉,煎小黃花魚,熗土豆絲等,有的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人家,還會在飯桌上出現對蝦,鮑魚,那這簡直是那個時代的新寵,飯桌上出現它們,主人的臉上有光,說明家里條件在本地算是數一數二的。那時,出現一個稀有名詞“萬元戶”,別小看了這“萬元戶”,在那個時代,是不亞于“富豪”的。
有了“萬元戶”的榜樣,人們都卯足了勁,發(fā)展自家的菜籃子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,大棚的興起,蔬菜四季茂盛,反季節(jié)的菜蔬上了小飯桌。冬天也可以食用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?!翱系禄?,可口可樂蜂蛹進國內,小飯桌稍稍發(fā)生了偏移。各種特色飯店的興起,部分取代了家里的小飯桌。人們腰里的票子足了,偶爾全家會去附近的飯店改善生活。家里來了客人,也可以很豪氣地帶去飯店,品嘗專業(yè)廚師做出來的特色美味。什么韓國料理,日本料理也進入人們的視線,飯桌上開始出現了中西合璧,人們對生魚片也不再“談虎色變”,反而躍躍欲試地品嘗。小飯桌上國際化的意味就濃烈了一些,很多人以此為時尚的元素。
人們開始注重飯桌上菜品的營養(yǎng)搭配。追求色香味俱全,葷素搭配。牛奶,酸奶,各種飲料也在飯桌上湊熱鬧。飯桌上的菜品極為豐盛。
進入21世紀,小飯桌又發(fā)生了變化。人們開始注重健康飲食。青菜又成了新寵,粗糧又上了桌,而且也受到人們的追捧。雞鴨魚肉反倒是退居次要位置。人們追求飲食少而精,綠色食品成為人們的青睞。人們開始注重飲食,關注身體的三高指標,飲食開始變得清淡,精糧和細糧搭配得當,蘿卜白菜再一次成為飯桌上的???,只是花樣更多,更能滿足人們的味蕾需求。
改革開放四十年,小飯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遷,人們從解決溫飽到飲食大豐盛,再到健康的綠色飲食,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,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。改革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,我們的國家必將更加富強,人民的生活會再上一個臺階。
最新消息